成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半导体元器件供应商和解决方案商
电话咨询(微信同号): +86 18926567115

新闻资讯

知识专栏

igbt如何控制载流子?

作者: 浮思特科技2025-06-19 16:19:45

绝缘栅双极晶体管(IGBT)作为现代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,其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载流子的控制能力。IGBT巧妙地将MOSFET的电压控制特性与BJT的大电流处理能力相结合,而实现这一优势的关键在于对器件内部载流子的精确调控。本文将深入分析IGBT如何控制载流子,揭示其工作机理与优化方向。

一、IGBT基本结构与载流子类型

IGBT的基本结构由四层半导体材料(P-N-P-N)组成,包含MOS栅极结构和一个双极结型晶体管结构。工作时涉及两种载流子:

多数载流子:由MOS栅极控制的电子,形成沟道电流

少数载流子:从集电极注入的空穴,提供电导调制效应

这种混合载流子传导机制是IGBT兼具低导通损耗和高阻断电压的基础。在导通状态,N-漂移区同时存在电子和空穴,显著降低了导通电阻;在关断状态,通过控制载流子的抽取速度实现快速关断。

igbt

二、导通阶段的载流子控制

1. 栅极电压对沟道载流子的控制

当栅极施加正电压超过阈值时:

在P体区表面形成反型层,创建电子沟道

电子从发射极通过沟道注入N-漂移区

沟道电导受栅压精确调控,类似MOSFET原理

栅极氧化层厚度和掺杂浓度决定了阈值电压,典型值为4-6V。更薄的栅氧可提高跨导,但会降低栅极可靠性。

2. 集电极空穴注入机制

电子注入N-漂移区后:

降低N-漂移区电位,正向偏置P+集电极/N-漂移区结

空穴从P+集电极大量注入,形成双极传导

注入效率由集电极掺杂分布和缓冲层设计决定

现代IGBT采用"透明集电极"技术,通过精确控制P+层浓度(约1×10¹⁷cm⁻³)和厚度(约0.5μm),优化注入效率与关断速度的平衡。

三、关断阶段的载流子控制

1. 栅极沟道载流子的切断

栅压降至阈值以下时:

反型层消失,电子注入停止

沟道电阻急剧增大,阻断多数载流子流动

关断延迟时间主要由栅极放电速度决定

2. 少数载流子的抽取过程

沟道关闭后:

存储在N-漂移区的少数载流子(空穴)需被抽走

通过复合和扫出两种机制实现

关断速度受载流子寿命和电场分布影响

现代IGBT采用"场终止"结构和局部寿命控制技术(如电子辐照或铂掺杂),在保持低导通压降的同时加快关断速度。

四、先进载流子控制技术

1. 沟槽栅结构

与传统平面栅相比:

沟道密度提高2-3倍,降低导通电阻

优化载流子分布,减小开关损耗

栅极控制能力增强,开关速度提高

2. 载流子存储层技术

在P体区和N-漂移区间加入薄N+层:

存储额外电子,增强电导调制效应

导通压降降低15-20%

保持关断特性基本不变

3. 逆导型IGBT(RC-IGBT)

集成反并联二极管功能:

通过特殊集电极设计控制反向载流子注入

减少芯片面积和封装复杂度

适用于变频器等需要反向续流的应用

五、载流子控制与器件性能的平衡

IGBT设计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平衡:

导通损耗(需要高载流子浓度)

关断损耗(需要快速清除载流子)

安全工作区(防止动态闩锁)

通过优化以下参数实现最佳平衡:

载流子寿命:通常控制在0.1-10μs范围

掺杂分布:采用渐变或阶跃分布

几何尺寸:元胞间距、沟道长度等

IGBT对载流子的精确控制是其卓越性能的基础。通过栅极电压调控多数载流子,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少数载流子行为,现代IGBT实现了导通损耗与开关速度的良好平衡。

浮思特科技深耕功率器件领域,为客户提供IGBT、IPM模块等功率器件以及单片机(MCU)、触摸芯片,是一家拥有核心技术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解决方案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