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资讯
知识专栏在电机家族的众多成员中,有刷直流电机以其结构经典、控制简单、成本低廉的优势,成为许多领域的“常青树”。理解它的工作原理,是掌握众多机电设备运行基础的关键钥匙。
核心构造:简洁高效的机械协作
有刷直流电机主要由五大核心部件构成精密的动力系统:
定子: 固定不动的外壳部分,通常由永磁体(如铁氧体、钕铁硼)或电磁铁构成,负责产生恒定主磁场(磁极N、S)。
转子(电枢): 高速旋转的核心部分,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的铁芯和嵌入其中的绕组线圈构成,是能量转换的关键场所。
换向器: 安装在转子轴上,由多组相互绝缘的弧形铜片组成的圆柱体。它是实现电流方向自动切换的“机械开关”。
电刷: 通常由石墨或金属石墨复合材料制成,固定于定子侧,通过弹簧压力紧贴换向器表面滑动,负责将外部直流电源的电流引入或引出旋转的转子绕组。
转轴: 支撑转子旋转,并将产生的机械扭矩传递出去。

核心原理:电磁力的魔法旋转
其工作过程完美诠释了电磁感应定律(洛伦兹力定律)与巧妙机械换向的结合:
电流注入:
外部直流电源通过固定的电刷连接到旋转的换向器。
换向器铜片与转子绕组特定线圈相连。
电流经电刷→换向器片→流入转子绕组。
磁场与电流的邂逅:
通电的转子绕组线圈处于定子产生的恒定主磁场中。
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(电动机定则):磁场中的载流导体会受到力的作用。
具体而言:伸开左手,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掌心(N->S),四指指向电流方向,则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导体所受电磁力方向(推动转子旋转的方向)。
扭矩的产生:
转子绕组中受到电磁力的导体(线圈有效边)带动整个转子铁芯围绕轴心旋转,从而输出机械转矩。
关键的换向:
当转子旋转到特定角度(通常接近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的位置),与该线圈相连的换向片会滑离当前接触的电刷,并连接到下一个电刷(或同一电刷接触下一片换向片)。
这一精巧的机械动作,自动切换了转子绕组中电流的方向。
电流方向的切换,确保了线圈在定子磁场N极和S极下交替时,其所受的电磁力方向始终一致(例如,在N极下导体受向左的力,经过换向后进入S极区域,电流反向,但根据左手定则,导体所受的力依然向左),从而维持转子持续向同一个方向旋转。
持续运转:
只要外部持续提供直流电源,电刷与换向器就不断切换转子绕组中不同线圈的电流方向,使得线圈在磁场中持续受到同方向的电磁力驱动,电机便保持稳定旋转。
核心优势:简单可靠的动力选择
控制极其简单: 仅需调整输入电压即可实现平滑的转速调节(电压越高,转速越快),扭矩特性优良。
成本优势显著: 结构相对简单,制造工艺成熟,材料成本低。
启动力矩大: 在启动瞬间就能提供较大扭矩。
技术成熟可靠: 发展历史悠久,应用经验丰富,维护相对直观。
存在的挑战:效率与维护的考量
电刷与换向器磨损: 物理滑动接触必然产生摩擦,导致电刷和换向器铜片磨损,需要定期维护或更换,是主要寿命限制因素。
电火花干扰: 换向瞬间电流切换可能产生电火花(尤其在大电流或高速时),不仅消耗能量、产生电磁干扰,还可能加速接触面氧化。
效率与转速限制: 摩擦损耗和电阻损耗降低了效率上限;机械换向也限制了其能达到的最高转速。
维护需求: 相比无刷电机,需要更多关注电刷状态和换向器清洁度。
经典应用:无处不在的旋转动力
尽管面临无刷电机的竞争,有刷直流电机凭借其独特优势,仍在众多场景中不可或缺:
汽车领域: 启动电机(启动发动机)、电动车窗、雨刮器、电动座椅调节、散热风扇。
工业自动化: 传送带驱动、小型泵、阀门执行器、小型机床进给。
家用电器: 电动工具(电钻、电锯、角磨机)、吸尘器、搅拌机、玩具(遥控车、模型)。
办公设备: 打印机、复印机(送纸、扫描驱动)。
模型与DIY: 机器人关节、航模、船模的动力核心。
有刷直流电机以其直观的工作原理、简单的控制方式和成熟的制造工艺,奠定了它在电机世界中的重要地位。理解其“电磁力驱动+机械换向”的核心机制,不仅有助于我们维修和使用这些设备,更能深刻体会到机电转换的巧妙。虽然在追求高效率、免维护、高转速的尖端领域,无刷直流电机(BLDC)正逐渐成为主流,但在成本敏感、控制简单、启动力矩要求高的广泛应用场景中,结构经典的有刷直流电机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,持续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着可靠的旋转动力。它是电气化进程中当之无愧的“功勋老兵”。
浮思特科技深耕功率器件领域,为客户提供IGBT、IPM模块等功率器件以及单片机(MCU)、触摸芯片,是一家拥有核心技术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解决方案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