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资讯
知识专栏前段时间接触了一个新东西——红外热成像模组。刚开始我其实是一头雾水,听起来挺高大上的,实际是干嘛的?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,发现这个小小的模组,居然在很多行业里都是“大杀器”,比如消防、电力检测、安防监控、智能家居,甚至医疗和工业自动化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说白了,红外热成像模组就是把“看不见的热”变成“看得见的图像”。它通过探测物体发出的红外线,生成一张热成像图,不需要光,就能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。

原理听起来很玄,其实蛮简单的
每个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(-273.15°C),都会发出红外辐射。红外热成像模组里头有一个传感器,会把这些辐射信号接收并转化成热图。不管是黑夜、烟雾,甚至雾霾,它都照样能“看见”。所以它经常用在需要“无光环境下监控”的地方,比如森林防火、安防布控、或者电力线路的隐患排查。
应用场景是真的多
我第一次真正体验红外热成像模组,是朋友拿着一个热成像摄像头对着墙角一拍,“你看,那里有个温差”,果然,空调漏风的位置就暴露了出来。后来我发现,像智能家居里的人体感应、手机里的夜拍功能,甚至高端无人机,都在用红外热成像模组。
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案例,一个工厂用红外热成像监控电机温度,提前发现过热风险,直接避免了一场设备事故。省钱又安全,真的是一举两得。
那红外热成像模组到底长啥样?
其实它的体积可以很小,大概就像一个指甲盖那么大,但功能强大。模组里一般包括红外传感器、图像处理芯片、通信接口和电源控制单元等模块。不同品牌和型号功能也不一样,比如有的带有AI算法,可以做目标识别和异常分析;有的支持USB或WiFi输出,方便对接各种终端。
现在很多国产红外热成像模组性价比也很高,比如我最近接触的FST-M5K105-E32模组,5000像素的热电堆传感器,适配性强,接口丰富,小体积、低功耗,还支持AI算法开发,完全可以嵌入到各种嵌入式设备中去。
为什么说它越来越重要?
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,很多原本“冷门”的技术正在被大众广泛接触。红外热成像模组就是其中之一。从疫情期间的体温筛查,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建设,再到新能源汽车电池温控,红外热成像的应用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如果你是做硬件开发的,或者是搞智能设备方案的,不妨了解一下这个方向,红外热成像模组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赛道。
总而言之,红外热成像模组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,它通过“看见温度”,在智能化时代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。如果你还不了解它,现在正是时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