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新闻资讯
知识专栏在开关电源、电机控制等电子电路设计中,二极管的选型直接影响设备稳定性与效率。其中,快恢复二极管与续流二极管常被新手混淆,二者虽同属功率二极管范畴,却在性能参数、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,今天就为大家逐一拆解。
一、基础认知:定义与核心作用不同
快恢复二极管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快”,其反向恢复时间极短(通常在几十至几百纳秒),能快速完成从导通到截止的切换,主要用于高频电路中抑制反向电流冲击,比如开关电源的整流桥、逆变器的续流回路,可有效降低开关损耗,提升电路工作频率。
续流二极管则侧重 “续流保护”,它专为电感类负载设计。当继电器、电机、电感线圈等感性元件断电时,会产生高压反向电动势,续流二极管通过反向导通,为电动势提供释放回路,避免元件被击穿,常见于直流电机驱动、电磁阀控制电路中,核心作用是 “保护” 而非 “高频切换”。

二、核心差异:3 个关键参数见分晓
反向恢复时间:这是二者最核心的区别。快恢复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(trr)通常<1000ns,高频型号甚至低至 20ns;而续流二极管对切换速度要求低,trr 多在微秒级(1-10μs),部分低频型号可达几十微秒,若误用快恢复二极管替代,虽能工作,但会增加成本,反之则可能因切换滞后导致电路损耗增大。
耐压与电流特性:快恢复二极管更注重高频下的耐压稳定性,常见耐压值为 200-1500V,电流容量多在 1-50A,适配高频小电流场景;续流二极管需承受感性负载的瞬时大电流,电流容量可达 100A 以上,耐压值根据负载电压选择(如 100-1000V),更侧重 “大电流耐受”。
应用场景聚焦:快恢复二极管多见于开关电源、LED 驱动、高频整流器等高频电路;续流二极管则固定搭配感性负载,如直流电机刹车回路、继电器线圈两端、开关电源中的电感续流,二者应用场景几乎无重叠。
三、选型指南:避开 2 个常见误区
不少工程师在选型时,会因 “能导通即可” 的误区混用二者。需注意:若用续流二极管替代快恢复二极管,会因反向恢复慢导致开关管过热,降低电源效率;若用快恢复二极管替代续流二极管,虽能保护元件,但高频特性无用武之地,还会增加 30%-50% 的成本,造成资源浪费。
正确选型需紧扣 “场景需求”:高频切换选快恢复,关注 trr 与高频耐压;感性负载保护选续流二极管,优先看电流容量与反向电动势匹配度。
总之,快恢复二极管是 “高频高效的切换能手”,续流二极管是 “感性负载的保护卫士”,二者虽功能互补,但不可随意替代。掌握核心区别,才能让电路设计更稳定、更经济。